目前,礦產已成為全球多國競相爭奪的戰略資源。英國《經濟學人》刊文稱,中國控制著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礦產,隨著中國生產的礦產占全球礦產總量的份額繼續擴大,美西方國家感到愈發焦慮。
近期,全世界緊密關注的美國大選落下帷幕,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的結果猶如一顆投入湖面的巨石,所激起的漣漪會波及到各個行業,礦業也不例外。每一次大選過后,新總統的政策主張和施政方向都會給礦業行業帶來顯著的影響。
中國積極爭取全球礦產資源
《經濟學人》文章稱,目前世界上約一半的鎳和鋰、2/5的鈷和1/5的銅都由中國礦企生產,這一比例還在不斷增長。10月8日,一家中企宣布在阿富汗艾娜克銅礦項目一期工程上投資超50億美元。后一天,中國紫金礦業集團表示,將斥資10億美元在加納建造一座金礦。10月14日,不少中國公司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向贊比亞礦業投資50億美元。

2013年至2023年,中國礦企對外投資情況表(單位:十億),深紅色部分為對銅礦的投資金額,淺紅色為對其他礦產的投資金額。
去年,少數股權投資之外,中國公司向海外的礦山投資了約160億美元。《經濟學人》指出,這是十年來的最高數字,所有這些投資也讓一些中國礦企走向逐漸成為全球礦業巨頭的道路。紫金礦業2023年的銅產量已達到全球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的3/5,紫金礦業的市值在五年內飆升了500%,達到600億美元以上,已超過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河南礦業公司洛陽鉬業通過收購剛果(金)的大型鈷項目,現在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鈷生產商。
在具體礦產投資上,中國公司也非常具有戰略性。《經濟學人》稱,隨著中國在電池、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上越來越具有競爭力,中國對海外礦業的投資也越來越多。銅礦是電氣化的重要材料,去年中國企業對這種這礦產的投資約占其海外礦產投資的3/5。
《經濟學人》發現,中國礦企在國外開采的礦石一部分留在國外,但大部分被運到了中國,為中國龐大的金屬生產基地提供了豐厚的養料。中國供應了全球60%的電池級鋰、65%的鎳、70%的鈷和90%的稀土。很多中國礦企甚至已將業務延伸到供應鏈下游,把這些金屬賣到其他工廠里去,生產了全球一半的電動汽車、4/5的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板。


中國在幾種制造電池的關鍵礦產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深紅色部分代表中國,從上至下列出的礦產分別為銅、鋰、鈷、石墨和稀土。
西方國家擔憂對中國礦產的依賴加深
“隨著中國對全球采礦業的控制力加強,西方——尤其是美國——為自己對戰略對手的依賴越來越深而感到焦慮。”《經濟學人》稱,西方的政策制定者在過去幾年進行了大量思考,但沒有取得什么實際進展。美國《外交學者》稱,2022年,在50種指定關鍵礦產中,美國有12種100%依賴進口,31種超過50%依賴進口。其中,中國是30種關鍵礦產的主要生產國,占關鍵礦產加工的80%。
于是,美國政府開始明里暗里地針對起中國關鍵礦產。
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前不久,美國政府宣布,將延長“洛比托走廊”以覆蓋坦桑尼亞的鎳礦床。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分析指出,這將擴大美國獲得非洲關鍵礦產的機會,并有可能在非洲建立第一條東西向的鐵路,而這與中國幫助坦桑尼亞、贊比亞修建的即將迎來升級的坦贊鐵路處于競爭關系。
這條修建于20世紀70年代的坦贊鐵路,旨在幫助贊比亞通過坦桑尼亞出口銅。美國和平研究所稱,升級后功能齊全的坦贊鐵路將顯著增加非洲關鍵礦產對印度洋的出口,可能會引發東西方對中非礦產的直接競爭。
同時,美國也在鼓勵國內的礦產開采。今年10月24日,美國政府批準在內華達州建設一座大型鋰礦,這是2002年來美國的第四個關鍵礦產礦場。同日,美國政府宣布給一批礦業公司提供稅收抵免,以鼓勵他們提高關鍵礦產的產量。英國《金融時報》當時指出,這都是美國試圖打破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主導地位戰略的一部分。
據悉,拜登政府早在2021年就提到所謂的“關鍵礦產計劃”,他們認為現在這些產業被中國控制太多了。
中國在關鍵礦產相關技術創新方面投入巨大且成果顯著。無論是礦產勘探技術、開采技術還是加工技術,中國都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和創新體系。這些技術創新使得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能夠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品質量;與此同時,美方的技術卻在一點點衰退,讓他們難以找到平衡點。
美國積極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關鍵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建立合作關系,通過簽訂貿易協議、投資合作等方式,確保美國能夠穩定獲取關鍵礦產資源。例如,美國與加拿大在稀土、鋰等關鍵礦產領域開展合作,但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拜登政府能解決的了,他們只能留給下個任期。
美媒還在報道中提及,美國投入大量資源用于地質勘探技術的研發,以提高關鍵礦產資源的發現率。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國國家地質學家協會和其他聯邦、州、私營部門組織合作啟動新的地球測繪資源倡議,利用先進的測繪、航空遙感和地形測量技術開展地質勘探工作,但這些方法都是乏善可陳。
美國要重建這樣大規模、高效率的加工產業并非易事。不僅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來建設廠房、購置設備,還需要培養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意味著要從頭開始。
值得一提的還有,文章還暗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關鍵礦產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和主導者之一。中國的關鍵礦產貿易網絡遍布全球,與眾多礦業資源豐富的國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貿易關系,而美國在關鍵礦產貿易方面面臨諸多挑戰。其國內市場對關鍵礦產的需求雖然也很大,但由于自身供應不足和加工能力有限,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能力受到影響。此外,美國在貿易政策上存在一定的波動性,例如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讓他們每次和中國“管制戰爭”時都是心有余悸。
特朗普上臺將對礦業有何影響
《經濟學人》稱,在今年美國大選中,民主黨和共和黨在不少問題上意見相左,但建立礦產儲備以確保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這一想法得到了兩黨的一致支持。不過,礦產儲備可能不會減輕美國對中國礦產的依賴,如果美國想擺脫對中國礦產的依賴,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隨著中國采礦業開采得更快、更遠,中國對關鍵礦產的掌控力只會越來越難松開。
11月6日,據美國媒體測算,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已獲得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而特朗普當選,無疑對美國地勘與采礦業是重大利好消息,美國民間素有“川普王,礦業興”的說法。

在特朗普執政期間,政府大幅放松了采礦業的環境和安全監管,旨在減少行業的監管負擔,促進采礦業發展。同時鼓勵在聯邦土地上擴大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的開采。特朗普還支持在阿拉斯加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石油勘探和開采。特朗普承諾復興美國煤炭產業,取消了奧巴馬政府的"清潔電力計劃",放寬了對煤炭發電廠的排放限制。強調稀土礦產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鼓勵國內稀土開采,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同時簡化采礦項目的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以加快項目啟動。鼓勵采礦技術創新,提高采礦效率和安全性。強調增加國內礦產資源開發,減少對進口礦產資源的依賴。
特朗普曾公開表示“我們將讓礦工重返工作崗位”。 這一系列對美國地勘與采礦業利好政策,在拜登上臺后基本都被推翻。
拜登政府在地質采礦業方面的政策主張與特朗普政府有很大不同,更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承諾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加強環境保護法規,恢復一些被特朗普政府取消的環境保護措施。限制在敏感生態區域的采礦活動。鼓勵采用更環保、更可持續的采礦技術和實踐。支持礦區復墾和環境修復項目。與盟國合作,確保關鍵礦產的供應安全。更多考慮原住民在采礦項目中的權益和意見。加強對采礦業的環境和安全監管。就在去年9月份,拜登政府宣布,將禁止在阿拉斯加廣大地區進行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鉆探。這項新的禁令涵蓋阿拉斯加國家石油儲備區(NPR-A)的430萬公頃土地,相當于全面積的40%。拜登的一系列騷操作,讓美國“國家礦業協會”差點直接罵娘,礦業協會三天兩頭發表文章公開質疑拜登政府。例如“拜登政府在礦業政策上的反復無常是愚蠢的”“拜登愚蠢的采礦政策:對美國礦產安全構成威脅”“NMA 譴責拜登政府無端取消鉆探項目”。
特朗普做為唯利是圖的商人,曾把“關稅”稱作是字典中最美麗的詞匯。上臺后必定揮舞關稅的大棒,到時候全球將更加封閉和割裂,各國互相增加關稅的風險非常高。印尼近期就對本國煤炭零關稅出口提出了新的看法,據悉:印尼準備計劃對鈷、煤炭、銅、鋁土礦、硅等12種礦產資源以及16種非礦產商品實施新的出口禁令,此舉旨在推動國內各產業下游發展。
特朗普當選后繼續利好美元、美債,銅在宏觀面存在部分承壓。從歷史經驗來看,特朗普上個任期內對美聯儲貨幣政策干預較多,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雙寬松,美國通脹中樞或繼續抬升,對有色金屬相對利好,但考慮2025年銅原料繼續吃緊,且預計全球銅需求有所改善背景下,銅價將繼續獲得底部支撐。并且在美國大選結束后,國內或將進一步釋放宏觀利好,空間值得期待,進一步令銅價相對堅挺。
特朗普上臺,會刺激科技脫鉤前提下的替代概念股資產上漲,軍工股、稀土、芯片等。傳統的出口概念股,會下跌。大基建概念股會上漲。對加密貨幣是利好,對黃金中性偏空,對傳統能源是利好;特朗普當選對中概股偏空,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偏空。
注:本文來源于錦山礦材網、觀察者網、唯藝陳設藝術